从对标跟随到创新引领,国产工业软件改写CAE竞争范式

“欧美巨头垄断”“缺芯少魂困境”“只会跟随”“卡脖子”……这些箍在国产工业软件头上多年的魔咒,如今已出现松动迹象。

2025年4月深圳,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云道智造”)以一场主题为“智造匠心,共创未来”的用户生态大会,向全球工业软件领域掷出来自中国的震撼一弹:

随着自主研发的电子散热仿真工具Simdroid-EC正式发布,这家深耕根技术11年的中国企业,宣告国产工业CAE(计算机辅助工程)仿真软件首次实现从“技术可用”到“全面替代”的历史性跨越。

CAE软件被公认为是工业软件中最难啃的三块硬骨头之一。云道智造究竟取得了怎样的突破?这一突破意味着什么?国产CAE软件发展格局将因此有何变化?无论是场内参与者还是场外关注者,都很难不对此抱有好奇态度。

 

一、破局:从替补到主力的技术质变

中国电子信息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周子学表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正在重塑工业软件创新逻辑和产业生态,中国工业软件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这一新时代下,“用户究竟需要怎样的仿真工具?”成为每个国产CAE软件企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云道智造创始人、CEO屈凯峰博士给出的答案是:“faster(更快)”。

有多快?据介绍,云道智造此次推出的通用多物理场仿真平台伏图(Simdroid)6.0新增的物质点法引擎Simdroid-MPM,能够凭借其算法优势,实现仿真效率10-100倍提升,可高效求解大规模复杂物理场景,突破传统仿真边界,广泛应用于航空、地质灾害、视效渲染等领域。

而基于伏图平台开发的电子散热模块Simdroid-EC,通过智能仿真革新散热设计,深度融合AI技术与GPU加速。例如,AI智能体支持自然语言输入、自动完成仿真流程,AI代理模型可将仿真计算速度提升千倍,GPU加速能够实现超过20倍的计算效率跃升,真正实现普惠仿真、智能仿真、快速仿真。

“打个比方,过去工程师用传统软件算一个芯片散热模型,可能要等一整夜;现在我们的新工具,让计算速度快了几十倍,喝杯咖啡的工夫就能出结果。”云道智造副总裁段志伟说。

然而,有想法易,做出来难,卖出去更难。从算法到样品、产品再到商品,国产CAE软件的每一次进化都充满艰辛,但意义非凡。

段志伟透露,过去5年里,Simdroid-EC通过不断的优化改进,成功帮助国内某电子通信龙头企业完成了从国际主流热仿真软件到国产热仿真软件的全员切换工作,实现了全面的国产替代,成功摆脱了国外软件“卡脖子”风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Simdroid-EC不仅在功能与性能上成功替代国外软件,部分指标还实现了超越。在多数工况下,其计算速度超过国外软件,还为客户定制开发了许多国外软件不具备的功能,实现了从国产替代到创新换代的技术飞跃。

目前,Simdroid-EC已在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多家用户反馈,Simdroid-EC使用感受和稳定性都优于传统软件。

段志伟也表示,Simdroid-EC规模化自主替代和标品化销售的实现,标志着国产CAE软件从“替补”成长为“主力军”,从“对标跟随”迈向“创新引领”。

 

二、重构:与时俱进的仿真创新范式

“我们要用时代的技术,开发时代的产品,满足时代的需求。”屈凯峰多次强调,国产工业软件要好用,一定要与时俱进,找对发展逻辑;国产仿真软件要发展,就必须真正解决客户痛点,提供超越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

如今,传统仿真工具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客户需求。屈凯峰表示,CAE与AI共同构成了数字世界的两大核心引擎,其中CAE是物理引擎,AI是数据引擎,云道智造的使命就是打造“数字世界的物理引擎”,即PI(Physical Intelligence)。

这并不是云道智造第一次重构仿真创新范式。自2014年成立以来,云道智造在发展自主CAE软件的道路上,从未盲目追随国外的老路,而是通过“仿真PaaS平台+仿真App”的工业互联网模式,构建平台化的新一代CAE软件。

如今,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持续深入发展,云道智造凭借GPU加速、仿真App、AI for CAE等技术创新,在仿真效率提升、仿真知识复用及仿真自动化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此外,云道智造还积极与各方伙伴携手合作,共建繁荣的工程模块和仿真App生态。会上,云道智造与北京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EDA-CAE一体化设计仿真解决方案”,与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开发的“铁路列车-结构动力学系统分析软件”,推动CAE软件技术革新与应用拓展;与福田资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赋能深圳市福田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与江苏长电、新国都、创维、超聚变、常州易控、蜂巢等近20家用户与合作伙伴代表签约,进一步深化行业应用,完善仿真生态链布局。

从硬件厂商到职业教育平台,从科研院所到产业园区,云道智造的“朋友圈”正在涵盖工业软件生态的每一个环节,形成聚合效应。

 

三、升维:用中国软件定义工业“智造”

从对标到超越,从国产替代到创新换代,云道智造的创新突破,意义远超一家企业的商业进展。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中国船舶独立董事宁振波评价称,云道智造Simdroid-EC作为国内首个实现全面自主替代的CAE软件商品,在中国工业软件突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充分证明了国产工业软件企业具备攻克“卡脖子”难题、打造成熟产品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国产工业软件的全面替代不是终点,而是中国工业软件定义全球标准的起点。伴随Simdroid-EC进入芯片与半导体、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是我国在CAE软件这个“工业创新金字塔尖”上开始书写自主可控篇章,是我国高端制造迎来替代方案,是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跃迁敲下一行底层密码。

如果将云道智造的此次突围置于整个国产工业软件行业的大背景下,可以总结出三条值得借鉴的关键思路:

其一,汇聚超过500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坚持深耕CAE根技术,建立技术护城河;其二,以客户需求为牵引,不断完善垂直应用和开发生态,在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其三,与AI、GPU加速、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重新定义国产工业软件的价值坐标。

换言之,国产工业软件要实现突围,绝非简单的替代,而是要通过“根技术创新+生态聚合+范式重构”三重奏,完成对传统工业软件体系的升维超越。

无数事实表明,只有在最硬核的工业基础领域完成“技术-生态-标准”三位一体的突破,才能真正掌握产业升级的命脉。中国制造不仅要使用中国软件,更要凭借中国智慧重新定义全球工业的未来。

云道智造的实践,正在为“中国创造”写下一笔硬核的注脚。

(文章来自瞭望智库)